400-8899-570

新闻中心 分类
超纯水的电导率测量方法发布日期:2019-02-24 浏览次数:4976

超纯水(Ultrapure water)又称UP水,是指电阻率达到18 MΩ*cm(25℃)的水。这种水中除了水分子外,几乎没有什么杂质,更没有细菌、病毒、含氯二噁英等有机物,当然也没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微量元素,也就是几乎去除氧和氢以外所有原子的水。
   在理论上绝对纯净的水中只有两种离子,他们是水分解产生的离子H+和氢氧根离子OH-。电导率是的0.055μS/cm 对应不含任何杂质的水样在25℃下的电导率。
   超纯水的电导率由于很小,所以比较难以显示。因此往往用电阻率(MΩ.cm)来表示其纯净度。电阻率为电导率的倒数。

一、超纯水的应用领域
1、电子、电力、电镀、照明电器、实验室、食品、造纸、日化、建材、造漆、蓄电池、化验、生物、制药、石油、化工、钢铁、玻璃等领域。

2、化工工艺用水、化学药剂、化妆品等用纯水。

3、单晶硅、半导体晶片切割制造、半导体芯片、半导体封装、引线柜架、集成电路、液晶显示器、导电玻璃、显像管、线路板、光通信、电脑元件、电容器洁净产品及各种元器件等生产工艺用纯水。

4、食品工业用水、饮用纯净水、矿泉水、资料、啤酒、乳业等。

5、海水、苦咸水淡化:海岛、舰船、高盐碱地区生活用水改善。

6、楼宇、社区优质供水:星级宾馆、机场、房产物业纯水网络系统等。

7、化工行业工艺用水:化工冷却、化肥、化学药剂制造。

8、工业产品制造用水:汽车、家电涂装、涂料、油漆、精细加工清洗等。

9、电力行业锅炉补给水、热力、火力发电锅炉、中、低压锅炉动力系统、精细化工、精尖学科用水。
二、超纯水的生产工艺

      天然水中常见杂质包括可溶性无机物、有机物、颗粒物、微生物、可溶性气体等。超纯水设备就是要尽可能过滤这些杂质。目前常用净化水质的工艺方法有:蒸馏法、反渗透法、离子交换法、过滤法、吸附法、紫外氧化法等。
   水的纯化过程分为四步:预处理(初级净化)、反渗透(生产出纯水),离子交换(可生产出18.2MΩ.cm超纯水)和终端处理。
   超纯水设备的产水水质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一般根据行业的不同性,选择电导率为12MΩ、15MΩ、17MΩ、18MΩ、18.2MΩ等不同级别的超纯水设备。
 

超纯水工艺流程:

1、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中间水箱→粗混合床→精混合床→纯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抛光混床→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8MΩ.CM)---(传统工艺);

2、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抛光混床→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8MΩ.CM)---(新工艺);

3、预处理→一级反渗透→加药机(PH调节)→中间水箱→第二级反渗透(正电荷反渗膜)→纯水箱→纯水泵→EDI装置→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7MΩ.CM)---(新工艺);

4、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水泵→EDI装置→纯水箱→纯水泵→紫外线杀菌器→0.2或0.5μm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5MΩ.CM)---(新工艺);

5、预处理系统→反渗透系统→中间水箱→纯水泵→粗混合床→精混合床→紫外线杀菌器→精密过滤器→用水对象(≥15MΩ.CM)---(传统工艺)。


三、超纯水的电导率测量方法

超纯水的电导率与与温度、PH值都密切相关,在测量电导率的时,应充分考虑到温度与PH值的情况:

1、使用在线电导率仪,记录测定温度。
 在表(1)中,测定温度对应的电导率值即为限度值。如测定温度未在表(1)中列出,则应采用线性内插法计算得到限度值。
 如测定的电导率值不大于限度值,则判为符合规定;如测定的电导率值大于限度值,则判为不符合规定。

2、取足够量的水样(不少于100ml),置适当容器中,搅拌,调节温度至25℃,剧烈搅拌,每隔5分钟测定电导率,当电导率值的变化小于0.1μS/cm时,记录电导率值。
 如测定的电导率不大于2.1μS/cm,则判为符合规定;如测定的电导率大于2.1μS/cm,继续按第3项进行下一步的测定。

3、应在上一步测定后5分钟内进行,调节温度至25℃,在同一水样中加入饱和氯化溶液(每100ml水样中加入0.3ml),测定PH值,精确至0.1PH单位,在表(3)中找到对应的电导率限度,并与第2项中测得的电导率值比较。
 如第2项中测得的电导率值超出该限度值或PH值不在5.0~7.0范围内,则判为不符合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