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99-570

新闻中心 分类
恩莱自动化参会2018年航天(厦门)智能制造高峰论坛发布日期:2018-02-24 浏览次数:1744

“智能制造、创享未来”为主题的2018年航天(厦门)智能制造高峰论坛,于2018年11月29日在厦门举行。院士、顶尖高校学者、政府领导、资深行业专家和智能制造产业链厂商代表等共聚厦门,解析智能制造发展趋势,推进厦门-航天合作机制建设,推动我国智能制造技术和产业发展,助力厦门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智能制造竞争力提升。
   本次
论坛由厦门市人民政府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指导,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航天(厦门)智能制造研究院、厦门航天思尔特机器人系统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承办。
   厦门恩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受邀参加了此次会议。
   大会议程为主题演讲,专题报告发布等。
一、
主题演讲
 1、中国工程院,刘永才院士(新形势下信息化、智能化的发展思考);
 2、
中国工程院,谭建荣院士(智能制造与数字孪生:关键技术与发展趋势);
 3、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黄广斌教授(人工智能的转折点);
 4、哈尔滨工业大学,赵杰
教授(中国机器人当前形势);
 5、航天(厦门)智能制造研究院,李新纯院长(航天(厦门)智能制造研究院的发展规划);

二、专题报告
 1、智能制造的发展现状、趋势;
 2、机器人、人工智能的
发展现状、趋势;
 3、典型行业智能制造的应用示范。

新闻链接:
  1、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
      是
战略性、高科技、国家级创新型企业,前身为1956年10月成立的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后经历第七机械工业部(1981年9月第八机械工业部并入)、航天工业部、航空航天工业部、中国航天工业总公司、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历史沿革。1999年7月成立中国航天机电集团公司,2001年7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2017年11月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航天科工现由总部、6个研究院、17个全资或控股公司及直属单位构成。境内共有500余户企事业单位,分布在全国各地。现有员工15万余人,拥有包括8名两院院士、200余名国家级科技英才在内的一大批知名专家和学者。

建立了完整的防空导弹武器系统、飞航导弹武器系统、固体运载火箭及空间技术产品等技术开发与研制生产体系。大力实施飞云、快云、行云、虹云、腾云及高速飞行列车的“五云一车”商业航天工程。此外,圆满完成历次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工程相关任务。
   在信息技术与信息安全、智慧产业、高端装备制造等方面开发了一系列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承担“金穗、金卡、金盾”工程任务,并重点突破基于自主可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大规模集成应用难关。开发各类智慧产业(智慧城市、智慧交通、智慧管网(廊)、智慧食药监、智慧农业、智慧水务等)公共平台。自主开发的奥运珠峰特种火炬、低空慢速小目标探测与拦截系统、高功率激光器、系列重型装备与特种装备等产品。倾力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工业互联网云平台及其应用生态。
   连续11年在国资委公布的中央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中位列A级,连续3个任期荣获“业绩优秀企业奖”,连续3个任期荣获“科技创新企业奖”,列《财富》世界500强第346位、中国企业500强第79位、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第45位,荣获5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及多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第三研究院

   成立于1961年,是我国集预研、研制、生产、保障于一体,配套最为完备,门类最为齐全的飞航技术研究院。按照“基本型、系列化”的指导,走出了一条“仿制改型-自行设计-自主创新”的发展之路。先后研制成功了10多个系列几十余种飞航武器。
   
   建院以来,三院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技奖励近140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7项,一等奖12项,国防科技进步特等奖10项。
在总体设计、精确制导、导航与控制、动力等专业技术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5个国家级、6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授权发明专利近3000项。

   三院共有二级单位31家,包括4个总体设计单位和10个研究所,专业涵盖飞航产品总体设计、高超声速技术、动力、惯导、雷达测控、红外激光、特殊材料、计算机等领域,14个全资及控股公司(其中1个上市公司),产品涉及高端装备与先进制造、信息技术及智慧产业、传感器及应用、无人机与智能机器人、新材料及应用、现代服务业等领域,以及3个综合保障单位。全院在职职工25600余人,其中博士83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务3900余人,其中研究员820余人。先后产生了7位两院院士,3位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160余位国家级、省部级专家及学术技术带头人,460余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