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8899-570

新闻中心 分类
恩莱自动化参加厦门市杏林村周氏家庙重建竣工庆典发布日期:2018-02-24 浏览次数:2703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
风吹金榜落凡世,
三十三人名字香。
遥望龙墀新得意,九天敕下多狂醉。
骅骝一百三十蹄,踏破蓬莱五云地。
物经千载出尘埃,
从此便为天下瑞。
                            ---
《及第谣》唐·周匡物
   2018年11月18日,来自周文化交流会组委会主席团全体成员、北京、山东、山西、江苏、浙江、安微、江西、广西、湖南、广东、贵州、重庆,福建省泉州市、福州平潭区、宁德市、南平市、三明市、莆田市、龙岩市、漳州市,厦门市六个区,及港澳台同胞和东南亚侨胞等五千余人相聚福建省厦门市杏林社区,周恩来总理侄儿周秉和也亲临庆典现场,共庆杏林周氏家庙重建胜利竣工。
  厦门恩莱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的周氏族人参加了此次盛会。

新闻链接:
一、
周姓
  周姓在《百家姓》中排第5位,周姓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主要源于姬姓,台湾土著族、瑶族东乡族彝族布朗族白族蒙古族回族土家族保安族黎族壮族羌族朝鲜族等民族均有此姓。
  现代周姓的人口已达2400多万,为全国第九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2.02%。在全国的分布:湖南、四川、江苏、湖北四省,大约占周姓总人口的34%。湖南居住了周姓总人口的10%,为周姓第一大省。

二、周姓缘源
1、是出自姬姓,用国名作姓氏的。后稷的裔孙古公父(即周太王)为狄所逼,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周原,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24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为首的王族,都被废为庶人百姓,迁到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人称其为周家,于是他们就以“周”作为自己的姓氏。

2、是周平王有个儿子叫姬烈,被另封于汝南(今属河南),被当地人称为周家,后来演化成周氏。

3、是东周庄王时,周公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企图杀死庄王而改立王子克,事泄被杀,其后代亦称周氏,这也是出自姬姓之周。

4、是由姬氏改的周氏。唐先天年间,唐玄宗名叫李隆基,为了避讳,把姬氏改为周氏。

5、是鲜卑族复姓中有贺鲁氏,后改为周氏。

6、周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北魏时魏献帝的次兄晋乃氏改为周氏。孝文帝迁都洛都后改鲜卑姓为汉姓周氏。

7、周氏除上述来源外,北周、唐、后梁时又有因改姓、赐姓而姓成的,还有冒为王姓而成的周氏。

三、迁徙分布
    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
   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
   秦汉时期,周姓主要以河南、陕西为中心地带繁衍生息,后逐渐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秦时,有河南临汝的周姓人迁往江苏沛县。西汉时,有河南叶县周姓人迁往河南平舆县。汉末,此支中又有迁往安徽庐江的,河南周燕在汉时迁往山东任太守。可见,这一时期,周姓已活动于陕西、河南、山东、安徽等省,且以河南为主要支流。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大规模的南迁使得周姓人也卷入其中,于是湖北、江西、江苏等地有了周姓人活动的足迹。
    如晋代,有周访任江西浔阳梁州刺史。南朝宋有周毅在江西临川郡任太守之职。隋唐时,周姓有了大范围的分布与发展。唐初,随着陈元光入闽开基福建漳州,周姓族人有加入者,此为周姓最初入闽者。唐僖宗时,又有周姓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而后移居广东者。这一时期,周姓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地区。
    宋元时期,周姓人最为显著的特点仍是南迁,以致于此期周姓名人多出于南方,如哲学家周敦颐、词人周邦彦、音韵学家周德清等。明清时期,是周姓发展中一个比较兴盛的时期,台湾、云南、四川、贵州等地也有了周姓人居住。据记载,明初周正行五兄弟从江西迁到贵州麻阳。清初有福建人周延郡入台,广东人周朝德居于台湾。此时,周姓可谓遍布祖国的山山水水。今日周姓在长江流域的省、市中所占比例相对高于其他地区。周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一。

三、郡望堂号

    周姓的郡望有19个之多,汝南、庐江、浔阳、临川、陈留、沛国、泰山、河南、淮南、永安河间、临汝、华阴、河东、清河江陵长安昭州、武功。
    周姓的堂号也很多,除了与郡望同名外,还有爱莲、细柳、笃祜等堂号,普遍使用的堂号为细柳堂。
   (
郡望,就是指某一姓氏在某一地区地位最高的家族。在姓氏发源以后,由于不同的原因,同一姓氏不可能居住在同一地方,而居住在不同地方的同一姓氏的人,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原因,社会地位不可能完全一样。因此,那些地位比较高的人为表示自己这一支高于其他地区的同姓人,便在自己的姓氏前加上所居住的地区(郡),这样就有了郡望。
   堂号,则是郡望的进一步分化和发展,是某一郡望中某一房支的称号。在某一姓氏中的某一支成为望族后,由于不断繁衍发展和迁徙的缘故,往往会进一步分化为许多不同的房支和系派。这些房支和系派与郡望不同的人一样,也会有贫富贵贱之分,为了加以区别,便在郡望之下出现了许多新的名号,这种名号有时称为房号,有时则称为堂号。
1、郡望
汝南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周平王少子烈的后代,其开基始祖为周平王少子姬烈裔孙周跋扈邕。  
沛郡:汉时置郡。此支周氏,其开基始祖为汉代汾阴侯周昌。 
陈留郡:西汉时置郡。此支周氏为汉代周仁之后,其开基始祖为晋代的周震。 
长安郡:治所在长安(今陕西西安)。
武功郡:治所在今陕西眉县以东。
华阴郡:治所在郑县(今陕西华县)。
临川郡:治所在今江西南城。
庐江郡:治所在今安徽庐江西南。
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泰安东南。周氏寻根淮南郡 治所在寿春县(今安徽寿县)。
永安郡:治所在新城县(今河南光山西)。
河间郡:治所在乐成县(今河北献县东南)。
临汝郡:治所在梁县(今河南临汝)。
河东郡:治所在安邑(今山西夏县西北)。
清河郡:治所在清阳(今河北清河)。
江陵郡:治所在江陵县(今属湖北)。
河南郡:治所在今河南洛阳东北。

昭州郡:治所在今广西平乐西。


2、堂号
2-1、主要堂号

汝南郡:汉高帝四年(公元前203年)设置。相当于今河南省中部偏南和安徽省淮河以北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省上蔡县西南)。
爱莲堂:北宋哲学家周敦颐在《爱莲说》一文中揭示: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香远溢清,亭亭净植;莲, 花之 君子者也。据此,周姓人起用堂号“爱莲堂”。  
2-2、其他堂号
自立堂号:世德、亦政、诵芬、清白、继述、绍濂、世善、大本、承志、景濂、雍睦、惇叙、忠厚、敬爱、集贤、永思、承思、濂溪、敦稼、孝思、叙伦、笃祐、笃亲堂等。
四、历史名人

周勃:江苏省沛县人,西汉时开国武侯,被刘邦赐予列侯的爵位,时称:“绛侯”。

周瑜:三国时吴国名将,安徽省舒城人。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数十万大军,火烧赤壁,大败曹军。

周处:晋朝阳羡(今江苏省宜兴南)人,是一位改恶从善的典型人物,官至御史中丞。

周兴:雍州长安(今陕西省西安)人,唐朝武则天时酷吏,官至秋官侍郎、尚书左丞。

周忱:吉水(今江西省吉水)人,明朝大臣,官至工部尚书。

周亚夫:江苏省沛县人,西汉名将,以治军严整闻名于世。

周日方:京兆(今陕西省西安)人,唐代著名的画家,擅长于肖像、佛像画。画风“衣裳简劲,色彩柔丽,以丰厚为体。”

周文矩:句容(今属江苏省)人,五代南唐时画家,擅长于人物画,尤以仕女为最,题材多取自宫廷生活。

周敦颐:北宋著名哲学家,湖南省道县人。根据陈抟的《无极图》,著《太极图说》,理学大师朱熹曾推崇他为理学的开创人。

周邦彦:北宋著名词人,浙江省杭州人。平生创作了许多新词调,对后世影响很大,开南宋格律词派之先河。

周德清:元代著名音韵学家,江西省高安人。著有《中原音韵》,为北音韵书的创始人。

周树人:浙江省绍兴人,笔名鲁迅,文学家,著作有《狂人日记》、《呐喊》、《彷徨》等。

周璇:上海人,影后,“金嗓子”的雅号,拍摄《喜盈门》、《歌女之歌》、《忆江南》等影片。

周恩来:祖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省淮安,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