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药行业的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通常涉及多个阶段,以确保废水在排放前达到环保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制药厂在进行污水处理时,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处理工艺和技术。
不同种类的制药废水(如化学合成药、抗生素、中成药等)可能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处理工艺也可能有所不同。
生物制药废水由于其高有机浓度、成分复杂等特点,可能需要采用更高级的处理技术,如高级氧化法、厌氧生物处理等。
一、制药行业污水处理的一般工艺流程
1. 预处理阶段
预处理是整个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最初阶段,主要目的是去除废水中的大颗粒物、悬浮物和油脂等固体污染物。这一阶段通常包括:
其一,外部沉淀池
将含有大颗粒物和悬浮物的污水引入外部沉淀池,通过重力作用使固体物质沉淀到底部,并通过刮板机或回转机构将污泥集中到污泥池。
其二,格栅除渣
通过格栅去除污水中较大的固体物质,如树叶、纸屑等。格栅可以通过手动或机械方式清理。
其三,油脂分离器
利用油脂和水的密度差异以及油脂的浮力,将废水中的油脂分离出来。
此外,对于制药废水,预处理还可能包括调节废水的pH值和温度,为后续处理创造有利条件。
2、生化处理阶段
生化处理阶段是对预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通过生物作用分解有机物质和去除氮磷等营养物质。这一阶段通常包括:
其一,进流调节池
将预处理后的污水引入进流调节池,通过混合搅拌使其混合均匀,并调节其pH、温度等参数。
其二,活性污泥系统
将调节后的污水引入活性污泥系统,该系统由好氧污泥处理区和厌氧污泥处理区组成。在好氧区,通过注入空气和搅拌设备提供氧气,利用活性污泥对有机物进行降解; 在厌氧区,通过去除氧气和提供适宜的微生物生长条件,实现对氮磷等营养物质的去除。
其三,二沉池
经过活性污泥处理后的污水进入二沉池,通过沉淀作用将污泥从水中分离出来,一部分污泥回流至活性污泥系统以维持活性污泥的质量,另一部分污泥进行后续处理。
3、深度处理阶段
深度处理阶段是对生化处理后的污水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去除其中的微量有机物、重金属和残余氮磷等物质1。这一阶段可能包括:
其一,过滤器
通过过滤器去除污水中的微量悬浮物、微生物和残余有机物。过滤器可以采用颗粒活性炭、光催化剂等材料。
其二,吸附剂处理
利用活性炭、沸石等材料进一步吸附去除污水中的污染物。
其三,氧化消毒
对经过吸附剂处理后的污水进行氧化消毒,利用氧化剂对微生物进行消毒杀菌,确保处理后的污水符合排放标准。
4、污泥处理阶段
污泥处理阶段是对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进行进一步处理,主要进行浓缩、脱水和消化等工艺,以达到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的目的。
其一,污泥浓缩
通过机械作用减少污泥中的水分,提高污泥浓度。
其二,污泥脱水
利用压力或离心力进一步去除污泥中的残余水分,使污泥达到适宜的含水率。
其三,污泥消化
通过加热和微生物的作用降解污泥中的有机物质,实现资源化利用和减量化处理。
二、过程自动化仪表在制药行业水处理工艺中的应用
1、重要性
在现代化的净水厂中,每一个生产过程都与相应的仪表及自控技术密切相关。仪表能连续检测各工艺参数,根据这些参数的数据进行手动或自动控制,从而协调供需之间、系统各组成部分之间、各水处理工艺之间的关系,使设备与设施得到更充分、合理的使用。
同时,检测仪表测定的数值与设定值可连续进行比较,发生偏差时立即进行调整,从而保证水处理质量。
2、应用实例
在水处理系统中,常用的自动化仪表包括检测生产过程物理参数的仪表(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等)和检测水质的分析仪表(如浊度、pH值、溶氧含量、余氯、SCD值等)。这些仪表的性能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给水自动化的效果。
3、具体应用场景
自动化仪表在水处理系统中主要用于监测和控制各种工艺参数,如温度、压力、液位、流量、浊度、pH值等。通过实时监测这些参数,可以自动调节和控制药剂投加量,保证水泵机组的合理运行,使管理更加科学化,达到经济运行的目的。
此外,仪表还具有连续检测、越限报警的功能,便于及时处理事故。
4、技术优势
自动化仪表的应用使得水处理系统的运行更加智能化和自动化,减少了人工干预,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通过实时监测和自动调节,可以确保水处理质量,减少人为错误,提高工作效率。此外,自动化仪表还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故障预警,便于维护和管理。
